在青岛,每天平均有10多万辆车、30多万人穿梭于胶州湾的东、西两岸。资金、产业、人才纷纷涌入,让青岛这几年“很忙”。而它的发展之所以能按下“快进键”,奥秘之一就藏在这些厂房里。
三年前,轮胎业因低端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整体订单下滑近两成,利润大幅下降。创新浪潮、不进则退!201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撬动40亿技改资金,引导企业放手创新。这家轮胎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线,上马“智能工厂”,80%的设备都是自行设计研发。高品质产品的价格提了近10%,但订单同比却增加了六成,利润翻了一番。曾经的“汗水型”劳动走向“智慧型”工厂,让世界对中国的智能制造刮目相看。
工人 王立刚:“以前最少3个人来干,能做55条轮胎,现在是1个人来完成,1个人就160条。现在干的产量也高了,劳动强度大大地降低了。”
如今,智能制造成为青岛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青岛“互联网+”智能制造项目近百个,总投资估算超过400亿。青岛智造正向世界展现中国创新动力。
面向人才 引进源头活水
这一栋栋楼房,已经有了入驻的“院士主人”。这个实验室,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璞建立的。去年,他带领团队来到青岛落户,正加紧研制针对癌症的“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