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铸造大国,但和我国是制造大国而非强国一样,我国的铸造业也处在同样的尴尬境地。中国现有铸造厂等企业3万余家,2015年铸件年产量达到4560万吨,占世界铸件总产量的比重达45%,远超其他国家,高居世界首位。
但如何让铸造业走通由大变强的这条路,是无数铸造人一直在思考的课题。我国铸造业当下在产业结构、质量效益、自主创新能力、工艺装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存在相当数量的落后产能,关键铸件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差距明显;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一些高端关键铸件仍不能满足国内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要求;
三是部分专用铸造装备整体性能不高,特别是大型先进冲天炉等重大装备大量依赖进口;
四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特征仍较为明显。
在“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中,铸造业转型升级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不少铸造业人士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若能把握住3D打印的新机遇,或许能够成为铸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方向。在2016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了宁夏共享装备公司的铸件3D打印车间后,便给予了铸造业从“傻大黑粗”带入“窈窕淑女”的高度赞赏。
据介绍,宁夏共享装备公司在转型升级的探索过程中主要采取了思想措施:
首先,该公司以转变观念为引领,系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公司自2008年就着手部署转型升级,从转变思想认识入手,强调“转型”之前先“转心”。
其次,以创新应用3D打印等新兴技术为动力,推动传统铸造方式变革。宁夏共享装备公司积极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敢于试错,推动3D打印、“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在国内率先实现3D打印批量生产铸件产品,开创了“铸造3D打印等新技术+铸造智能工厂”的新型铸件生产方式,使铸件生产简单化,铸造车间用工量大减,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
第三,以数字化运营管理为手段,分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宁夏共享装备公司2012年正式提出“数字化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制造、效率倍增”的转型升级方针,紧跟国家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等政策导向。
最后,鼓励员工开展“双创”为保障,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此外公司善于“用外脑、集众智”,汇聚社会创新资源和智力,与中铸协、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机构开展了10余项产学研项目,将3D打印设备的研发时间从3年缩短至2年。
在此过程中宁夏共享装备公司所取得的多项经验成果得到了工信部等有关国家政府部门的认可。
如今,互联网科技、3D打印、机器人产业及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为铸造业等传统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相信随着各铸造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和重视程度的提升,智能铸造将进一步推动铸造产业向前发展。